除估值因素外,未来的制度红利更让市场疯狂,三板市场有望成为中国版纳斯达克
“看大地多么辽阔,上路吧。”夹杂诗意与梦想、理性与喧嚣,一场新三板造富运动正在徐徐拉开帷幕。
在这里,趋势与价值投资者难得殊途同归。在前者看来,目前交易量仅为二级市场的千分之几的三板可谓“风口中的风口”。价值投资者也将新三板视作“超级金矿”,试图在这里见证真正的中国版纳斯达克的诞生。
疯狂:一夜之间进入抢筹时代
(除了机构、高净值客户的追捧,巨大的财富效应下,中小散户也开始蠢蠢欲动。目前个人投资新三板的资产门槛虽然为500万元,但也有不少散户绕道进入这一市场)
在A股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一场更大的造富神话似乎正在悄然进行。
截至3月27日,于3月18日新发布的新三板做市指数上涨了89.9%,新三板成分指数上涨了59.9%。年内,涨幅在10倍以上的股票有10只,2倍以上的股票有33只。更有个别股票如智立医学三个月涨了172倍!
从无人问津,到集体暴涨,新三板的狂热似乎在一夜之间爆发。
随着挂牌公司数量的突飞猛进、做市制度的开启,三板市场交易量陡然暴增。
新三板成为公司主导的卖方市场显然不是个案,这在今年内最大融资中科招商定增中也可见一斑。
这单由中信建投北京某营业部担纲销售的定增一入市便成为市场焦点。3月19日,也就是公司宣布定增的第二天,认购份额就达到100亿,超出定增总量的一倍。在大量资金追逐下,发行方中科招商不得不提高认购门槛:从2000万提高至1亿。
巨大的财富效应下,中小散户也开始蠢蠢欲动。目前个人投资新三板的资产门槛虽然为500万元,不少散户绕道进入这一市场。据了解,目前有中介机构专门承接三板垫资开户生意,500万元出借一天利息为2万,年化利率高达146%,堪称暴利!
逐鹿:机构的算盘
(除了估值因素外,未来的制度红利更是让市场疯狂的诱因之一)
据了解,在不少疯狂涌入新三板定增市场的人士看来,投资逻辑十分简单,由于新三板定增没有锁定期,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定增方式拿到筹码后,短期内就可以在市场上抛售套利。对于协议转让的公司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问题,但对于有做市商的公司套利机会非常明显。
在一些一线私募以及公募基金看来,估值相对创业板更低、未来具备流动性溢价的新三板更像是中国的纳斯达克,流动性溢价与价值投资机会兼具。这也吸引其跃跃欲试。
私募机构中,除先行者鼎锋外,私募大佬蒋锦志、“基金一姐”王茹远等机构均已经或打算涉足,PE、VC更是将新三板作为项目退出渠道。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招商基金、华夏基金、海富通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十数家公募基金通过子公司或是专户渠道在新三板布局了相关产品。信托、券商资管也各有公司发行此类产品。
在南方基金总裁助理李海鹏看来,新三板未来赚的是两部分钱:一部分是流动性溢价的钱,另一部分则是企业成长的钱。
目前在前海开源基金负责新三板业务的付柏瑞,亦是中国首位从公募基金经理转型到新三板做投资经理。日前,该公司还专门成立了投行部,向上游布局。属于一级半市场的新三板业务无疑是战略性方向之一。
事实上,除了估值因素外,未来的制度红利更是让市场疯狂的诱因之一。市场普遍预计,三板门槛的降低,更多的资金入场后,新三板的估值仍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随着连续竞价交易制度的出台,三板市场更有望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公募:进场“还欠东风”
(尽管仍有诸多障碍,公募产品已在积极探索,或提前布局新三板的做市、保荐及转板等业务)
如果说私募、专户、信托推出的新三板产品都是面向高净值客户的话,公募基金若能放行则为普通投资介入新三板带来了一米阳光。
4月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支持机构投资者参与新三板投资,鼓励公募基金将投资范围扩大到新三板股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挂牌股票的指引,该指引仍在制定过程中,修改完善后将公开征求意见。不过,由于公募产品涉及估值问题,需要连续报净值,要在新三板连续竞价制度推出之后才具备条件,“目前可能还遥遥无期。”
然而,这也不妨碍公募产品积极探索。据了解,去年南方基金已经向监管部门提交了公募新三板的设计方案,并在新三板指数推出后筹备指数基金产品。易方达、前海开源、中融基金更是组建了投资银行部,提前布局新三板的做市、保荐及转板等业务。
警惕:暴利背后暗藏风险
(如此短期内的暴利行情,已让不少业内人士也感到忧虑重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三板行情的高歌猛进,市场泡沫论也甚嚣尘上。更有涉嫌疯狂拉高股价的“中山帮”在市场中传得沸沸扬扬。其背后所隐现出来的新三板对倒问题也第一次曝光,让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开始逐渐认识协议转让背后的风险。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近日内部讨论会上传出消息称,监管层对当前新三板市场火爆行情表示顾虑。
财通基金副总经理王家俊指出,投资者在关注新三板暴利预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到新三板市场特有的风险。
在景林投资管理合伙人王浩看来,未来新三板市场主要由机构主导,长期看,会使得三板估值会相对合理。他提醒投资者,要警惕人为制造的市场泡沫,新三板价格虚高不会持续存在。
某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公司高管也告诉记者,未来二八分化现象一定会出现。
机构博弈:谁主沉浮
(有人指出,PE、VC机构对二级市场不甚了解,兼具一二级市场特点的新三板需要更为综合的估值能力)
在新三板的舞台上,在这场夹杂着理性与喧嚣的财富盛宴之中,机构大佬云集,各路人物摩拳擦掌,他们都各自有着怎样的思路?谁又将在未来的长跑中胜出呢?
作为私募业绩大佬级机构,景林将新三板视作未来重要战略极,该公司首只新三板基金募集一周就超过7亿,刷新三板基金首募纪录。
宏流投资董事长王茹远也表示,未来准备发期限较长的新三板基金,比如3+1之类的,参与真正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
这位曾经独家挖掘多只创业板十倍股的“基金一姐”认为,二级市场上质地优质的成长股数量有限,未来真正具备成长潜力的牛股可能是会诞生在新三板中。
谈及对各类机构的实力评估,正在布局三板基金FOF产品的好买财富董事长兼CEO杨文斌坦言,最看好PE出身背景的新三板基金。其逻辑在于“新三板投资中最重要的不是有钱,而是有筹码。谁能获得未来潜在上市的优秀企业的股权,谁就掌握先机,而市场中筹码最多的恰恰集中在天使和早期基金的PE机构。”
不过也有人指出,PE、VC机构对二级市场不甚了解,兼具一二级市场特点的新三板需要更为综合的估值能力。
一场大戏刚刚开始,或许时间才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