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会员登录 当前时间: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通知公告 法律法规 行业资讯 国际动态 统计数据 信息公示 会员单位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中心要闻
投资指南
市场规模
信息披露
服务指引
会员登录
登录账号:
登录密码:
客服中心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南大街2号  天银大厦A西9层
电话:010-59436611
邮编:100045
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众筹善款:如何“安放”这颗网络爱心
□郑忆哲
连日来,常熟市海虞镇河口村传颂着左邻右舍自发献爱心帮助突患急性白血病的村民的故事。目前,网上为筹款治病的轻松筹活动也已开始,爱心人士可关注手机App轻松筹上的相关捐助链接。
邻居们的捐款令人非常感动,但是,网络社交软件的众筹善款接力在微信朋友圈里也会引来一些质疑声,会被一些网友吐槽“又来了”“好烦啊”。
确实,近年,国内涌现出大大小小的网络众筹平台,往往能汇聚社会各界爱心捐款。这类众筹主要在网络、微信朋友圈、微博上传播。线上与线下,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熟人社会。乡里乡亲,容易建立信任,而网上陌生人,需要通过信任机制才能达到。
我们需要看到,邻居的相助毕竟是有限的,海纳百川更能汇聚力量。要消除公众的疑虑,不光要有透明过硬的机制保障,更要让公众理解到,这不仅仅是为陈曦明筹款治病接力,更是在探索一种更有效的公益慈善新模式,让更多身患重病却无钱医治的人看到希望。
从法律上讲,2016年9月1日施行的《慈善法》规定,禁止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个人和组织开展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换句话说,《慈善法》不禁止个人求助众筹。
信任是开展救助的基础,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家里一个人得了重疾或遭遇重大事故,都是难以承受的。所以,众筹善款需要在公众的监督和沟通中成长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众筹善款的网络阵地应该开拓创新,完善形成更加大众化的审核机制模式。
责任编辑:张威]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 /国家工商总局/河北省金融工作办.../金融办/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中国众筹平台公共服务中心(http://www.zhongchoucn.org)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72426号
地址: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南大街2号  天银大厦C座9层   电话:010-59436611   邮编: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