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下一个纳斯达克”,事实上,股权众筹是否真的和纳斯达克的性质类似?这一观点恐怕完全经不起推敲。
其实在国内,股权众筹不是第一个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资本市场层级。创业板、新三板在出现时都被冠以中国纳斯达克的称呼。而这次,股权众筹也被扣上纳斯达克的帽子,实在是有点哗众取宠。
说这此言论哗众取宠是有依据的。因为,无论是门槛,还是交易制度等多个方面,股权众筹实际上与纳斯达克存在较大的差别。股权众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下迎来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推动各个阶段的创业公司获得充分的融资,其中包括大量种子期和初创期的公司。对于公司寻求股权众筹的盈利状况与业绩规模基本没有要求。但是相比之下,纳斯达克则对于公司上市有特定要求。例如对上市公司在财务方面就提出了最低数量要求。玩股权众筹的公司和纳斯达克上的公司在规模、经营、财务等方面完全不是一个体量,而公司性质也不可同日而语。说股权众筹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不是哗众取宠是什么?
这并不是要说什么泄气的话,而是正视股权众筹的现状。跳出纳斯达克的思路,事实上,股权众筹更类似于OTCBB。OTCBB成立于1990年,正式名称是场外电子柜台交易市场(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
从准入门槛上看,OTCBB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纳斯达克的独立市场,它既不是纳斯达克市场,也不是其一部分或者所谓的纳斯达克副板。到OTCBB上市,有一个赚钱的概念和一个好的商业计划就足够了。它对企业基本没有规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3名以上的做市商愿为该股票做市,企业就可以上市了。而股权众筹也类似,寻求股权众筹的公司,许多只是初创型种子期公司,只需要提供一份有吸引力的商业计划书,经过平台审核就可以股权众筹平台上线进行资金募集,在规模和盈利状况则没有具体的要求。
从参与者来看,OTCBB上少见大的基金与机构投资者,投资者以小基金与个人投资者为主,一般都是有一定财产基础而又喜欢冒险的人。而股权众筹的投资者虽然也有VC等投资机构的参与,但这个市场对于高净值人群、专业人士、企业高管、高级白领等个人投资者参与的渴望更加强烈,同时这些人也是股权众筹当下以及未来参与投资的主力。
最后,从上市OTCBB后企业的发展来看,OTCBB是由纳斯达克管理的股票交易系统,许多公司的股票先在该系统上市,获得最初的发展资金,通过一段时间积累扩张,达到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挂牌要求后再升级到这些市场,思科、微软等著名公司都走了这条道路。这正如同股权众筹在国内资本市场中所处的,或者说未来可能处于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就明确表示,股权众筹未来可以利用击穿效应,向更高层次的融资体系发展,搭上新四板、新三板都将成为股权众筹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已经不是理想而是逐步在落实的现实:现在各地陆续铺开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已经将股权众筹企业向更高资本市场层级转板的可能性纳入考虑范围。以上海为例,牵头落地综合股权众筹平台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简称“上股交”),就拥有403家E板挂牌企业、4575家Q板挂牌企业,股权、债券融资金额高达72.45亿元。拥有如此丰富的挂牌企业量和交易量,上股交足以利用此资源在完成股权众筹的基础上,同时扶持优质的股权众筹企业挂牌到新四板。而现在最炙手可热的新三板也将是股权众筹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已经得到理论与实践的验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就此明确指出:“应把股权众筹定位为五板或者新五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延伸,不是一板、二板、三板,是五板,将来可能直接对接新三板,这个层次是非常之重要的。”
因此,股权众筹的性质非常明确:并非如坊间一些人所吹起的泡沫,说是股权众筹可能成为下一个纳斯达克。股权众筹现在不是中国的纳斯达克,以后也没有必要成为下一个纳斯达克。股权众筹类似的是OTCBB,扮演的角色也是类似于OTCBB的角色。这才是股权众筹与纳斯达克的关系。股权众筹将成为中国的新五板,而且应该明确这个定位,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