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机构介绍 | 通知通告 | 新闻动态 | 科技创业 | 金融服务 | 政策法规 | 专家团队 | 会员查询 | 联系我们
机构介绍
 委员会简介
 委员会章程
 智库创建单位简介
 智库共建单位证明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电话: 010-5339269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3号楼112室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圈层”划定
引领我国能源革命的重磅规划文件出炉。

    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石油、新能源、氢能等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

    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近四成

    能源低碳转型,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规划》提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5年累计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9.120, 0.11, 1.22%)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整装开发条件、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地区,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

    在终端消费层面,《规划》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并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等。

    新型储能和氢能“比翼齐飞”

    新型储能和氢能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一翼。为此,《规划》提出,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林伯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同时,新型储能和氢能也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一翼,需要同步发力。

    氢能权威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向记者表示,虽然目前氢能产业缺乏独立、完善的支持政策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但氢能产业规划和氢能产业标准体系等配套政策的推出,将为氢能产业发展进一步铺平道路。据记者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我国首个氢能规划即将出炉。

    景春梅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广,用电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当前和未来都可推动氢能源和新能源耦合发展。

    “一方面,因地制宜,鼓励具备风、光、水等清洁能源优势的地区,优先发展制氢产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氢在储能方面的优势,弥补电力瞬时消费、难以储存的短板,带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和高效利用。”景春梅建议。

中国科技金融税收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2/3/23    【关闭此页
共建单位

中国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科技金融时报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全国高校PPP教育联盟    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中国新金融创新研究院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国家科技金融财税创新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3号楼112室、    联系电话:010-5339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