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机构介绍 | 通知通告 | 新闻动态 | 科技创业 | 金融服务 | 政策法规 | 专家团队 | 会员查询 | 联系我们
机构介绍
 委员会简介
 委员会章程
 智库创建单位简介
 智库共建单位证明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电话: 010-5339269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3号楼112室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两年后再度出现正增长,抵押补充贷款余额猛增超千亿,释放什么信号?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抵押补充贷款(PSL)净新增1082亿元。期末余额为26481亿元。此外,中期借贷便利较上月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均为“净归还”,此次是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新增数额也远超当时,重新站上千亿元规模。

  光大银行(2.81 -0.35%,诊股)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央行启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有助于缓解特定领域融资压力,释放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信号。他同时强调,随着抵押补充贷款政策目标实现,相应工具逐步退出。

  抵押补充贷款新增余额再次站上千亿元规模,有助缓解融资压力

  数据显示,2022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0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6481亿元。

  财联社记者发现,这是自2020年2月以来,抵押补充贷款余额首次出现正增长,新增数额也远超当时,重新站上千亿元规模。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吃劲节点,央行启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特定领域融资压力,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综合消费效应。释放稳增长政策积极发力信号。”周茂华说。

  光大证券(13.01 -1.06%,诊股)认为,通过低成本的PSL资金注入,既能够满足政策性银行投放长期限贷款的资金需求,又能够兼顾信贷投放的经济性。

  据悉,抵押补充贷款属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201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为加大棚户区改造信贷支持力度而创设的一种再贷款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数据显示,自推出后,抵押补充贷款规模从2015年5月的6500亿增加到2019年3月3.54万亿的历史高点。然而,在房地产调控等因素下,其发行规模自2019年起大幅下滑。

  2022年6月1日,国常会要求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将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当时,东吴证券(6.14 -0.32%,诊股)指出,通过PSL对特定领域及部门提供稳定长期资金,将是未来货币政策可以选择的方向之一。央行若能重启PSL将会很好地弥补资金缺口。在当前信贷需求减弱、资金淤积的情况下,通过PSL对特定领域及部门提供稳定长期资金的政策效果将更加明显。

  抵押补充贷款期末余额趋势已转变,今年共减少1519亿元

  值得注意,除了上述两个时间段,其余时期抵押补充贷款处在“净归还”状态。例如2022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5399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抵押补充贷款期末余额已经从28000亿元降至26481亿元,9个月共减少1519亿元。

  市场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抵押补充贷款最初是为了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后来投向有所扩大。随着2019年棚改工作逐步接近尾声,货币化安置力度逐步减弱,月度抵押补充贷款逐步从净投放向到期归还转变。

  周茂华表示,抵押补充贷款属于阶段性政策措施,有一定期限,且不同阶段,面临宏观经济环境不同,抵押补充贷款工具支持领域有所侧重。随着抵押补充贷款政策目标实现,相应工具逐步退出。

  华西证券(7.33 +0.00%,诊股)指出,近期政策端重在托底经济修复,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再加码,创新再贷款范围广、力度强,有助于提振制造业、拉动有效投资和融资需求,助力宽信用,四季度信贷投放有支撑。

中国科技金融税收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2/10/11    【关闭此页
共建单位

中国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科技金融时报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全国高校PPP教育联盟    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中国新金融创新研究院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国家科技金融财税创新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3号楼112室、    联系电话:010-5339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