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一盘棋走活,经济满盘棋皆赢。对国家来说如此,对于企业同样如此。尤其在企业处于经营困难之际,对金融的需求和倚重更为迫切。事实上,企业对商业的金融需求不仅是对资金的融资需求,从笔者走访的各类企业需求来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他们都对主办其业务的商业银行有更多期待。如企业发展战略的融智需求、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协作需求,甚至许多企业更希望银行客户经理能帮助企业筹划上市、开拓市场、推销其产品等。因此,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应该反思,企业家为什么越来越多增加了对商业银行的期待?
其实,今天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发展成网络遍布全球、客户资源广泛、金融科技和数字化发展程度较为发达的阶段,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专业人才队伍,经历了30多年各类顶尖人才的聚集效应,已经趋向于专业多元化、人员高智商化、知识经验丰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和了解可谓见多识广。反观企业,与之打交道的利益相关者中,商业银行服务企业的客户经理和信贷经理团队,是企业外部对其最为熟悉和了解的团队,实际上商业银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的确确具备能够帮助和解决企业问题的智库,事实也是如此。
为了更好落实“六稳”“六保”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保障民生,更好使商业银行发挥出金融核心作用,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强化主办银行角色。
首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应更新理念,强化主办银行角色,更好发挥金融核心作用。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应把服务企业作为主人翁地位,担负起主办银行的职责使命。例如,商业银行可帮助房地产企业从资金管理、造价咨询、工程监理等诸多方面保交楼,这样就能更好保障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保护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安全,其实是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也在帮助商业银行自己的经营管理,提早去有效化解可能的和即将面临的风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更新理念后,就会主动建立起商业银行主办银行角色,负担起主办银行“保企业”“保项目”的主人翁角色,发挥好雪中送炭、保暖过冬的保温作用。回顾历史环顾全球,无论是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还是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都经历了经济重大波动,商业银行与企业共同努力而采取措施,事实上这些举措对保护经济生态和金融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患难见真情”,经济好转和复苏后,银企合作关系由此必定更加牢固了。
其次,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践行综合化服务转型,应着力强化主办银行角色,更好发挥金融“温柔手术刀”的核心作用。商业银行应把服务企业从结算及筹资融资为主,转向数字化科技化全方位服务企业的主办银行角色。不仅要融资、融智、融情,更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主动为企业提供全面风险管理等综合解决方案,时刻准备成为企业贴身的咨询顾问。当下的经济波动和疫情反复过程中,更需要商业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发挥出企业主要参谋的角色,让银行专业团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纾困解难之中。
最后,商业银行要强化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进一步培养更多兼具企业家和银行家能力的综合型高端人才。商业银行转向全方位服务企业的主办银行角色,关键在人才。所以,为强化主办银行角色,更好发挥金融核心作用,商业银行必须强化转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确保综合型高端人才提供服务保障。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包括人才建设、团队建设、机制建设,强化综合服务成功案例的挖掘、总结和学习推广等,商业银行要让融资、融智、融情成为自身服务企业,提供全面、综合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培养出由更多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构建的强有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专业品牌团队,成为企业贴身的咨询顾问,以参谋的角色去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及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通过强化主办银行角色,发挥金融核心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一定能迎来新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可以相信,以新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必将促进我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由此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