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年刚刚过去,这一年的意外不仅包括联储最终仅加息一次这样的经济事件,也有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这样的政治“黑天鹅”。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未来的展望,不仅要看经济和市场,也要看政治;不仅要了解主流预测,也需要分析观点的分布和背后的逻辑;不仅要看所呈现的事实,也要挖掘市场心理和行为。
为此,我们对业内知名、全球领先的12家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希望为2017年的全球资产配置提供参照。
参与本次调查的这12家机构包括投资于多资产领域的资产管理行业巨擘,也包括在特定区域或特定产品深耕多年的资产管理机构,均为各领域具有市场代表性的机构。截至2016年3季度末,这12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AUM)超过7万亿美元,均为典型的主动管理型代表,具有很强的市场定价能力。其中6家是全球排名前40以内的资产管理公司,另外6家也都是各自产品领域排名前沿的投资机构。
本次调查主要涵盖的问题包括:2017年全球各经济体增长和通胀、经济政策和政治走向,以及各个金融市场和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等。
调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放式问答题,主要希望全面了解资产管理机构对调查问题判断的逻辑依据;
第二部分:对最重要的美国三大宏观经济指标投票;
第三部分:2017年底主要金融市场指标目标位预测;
第四部分:对2017年全球主要资产类别相对表现的排名预测。
总体上,目前各家机构对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走强、美债收益率波动上升形成了共识;对于日本股票、高收益债券等资产较为看好,比较不看好的是非美发达国家政府债、日元等资产;对于2017年新兴市场经济和金融市场表现,各家机构观点存在较大分歧。
第一部分 开放式问答题
1、美国经济增长、通胀和政策利率路径?
所有反馈机构均认为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将强于今年,理由也相当一致——基于特朗普上台后的财政刺激预期。大部分机构预测:在扩大基建和减税等财政刺激下,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加速,GDP增长预测中值为2.5%。多数机构预测通胀为2-2.5%,仅有一家预测为1.8%,该机构认为通胀压力将推迟到2018年显现。对于联储加息次数,大部分机构预测为2-3次,有一家认为联储将加息4次。
2、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长?
各机构对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长前景预期也比较一致。绝大多数机构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将减弱,且受制于政治风险,欧洲经济增长预期平平。5家反馈机构中,有3家认为2017年欧洲GDP增长约1.5%,1家认为可能达到1.75%,还有1家认为是1-1.5%,主要是欧洲银行借贷不足制约了经济扩张。尽管对经济增长预期平平,但不意味看低风险资产,有机构认为,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欧洲股票的表现。日本同样面临货币政策刺激减弱的问题,且尚未摆脱通缩,预计GDP增速 0.5-1.25%,但日元贬值有助于提振企业收入。
3、如何看待欧元区和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可能性?
对此,接受调查机构主要有两点共识:一是欧元区和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目前已经失效;二是日本将有能力推行一定程度的财政扩张政策。多数机构认为欧洲将继续购买政府债,但步伐将放缓。对于欧元区的政策转向前景,大多数机构认为,由于各国政治不一致,财政政策很难达成;但也有个别机构认为,欧元区一定程度的财政扩张是有可能的。
4、如何看待新兴市场和中国经济?
各家机构对于新兴市场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
参与调查的9家机构中,3家看好,2家看差,4家看平。看好新兴市场的机构认为:新兴市场仍有内在增长趋势,经济体过度举债已经得到纠正;一些国家可能随通胀放缓而减息,如巴西、俄罗斯。另外,从估值看,新兴市场整体比较便宜。看差新兴市场的主要观点是:新兴市场将普遍受到美元升值和资本外流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赤字国。
机构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总体偏乐观。
参与调查的9家机构中,6家看好,2家看差,1家看平。不过,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共识,即便相对看好中国经济的机构,对2017年GDP增速预测也仅为6%-6.5%。看好中国的理由主要有两点:基建等政府支出等继续支持,消费升级和知识产权发展提供长期动力。不看好中国经济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和政府部门债务高企、美元升值和资本外流、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中美双边政治关系的风险。普遍观点是中国房地产将放缓。
5、如何看待民粹主义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有反馈的9家机构中,大部分都认为民粹主义将给欧洲政治和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有2家认为,民粹主义虽然在上升,但鉴于民粹主义政党赢得大国选举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对欧洲的整体影响不会很大。有1家机构认为,民粹主义崛起将会威胁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欧盟或欧洲央行任何主要成员的退出都将导致其银行系统的错位和其他潜在问题,从而影响GDP增长与金融市场。其他6家均认为民粹主义崛起导致的政治不确定性将在2017年继续存在,需要关注不断上升的政治风险。
6、如何看待全球债券市场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
11家机构给出了反馈。这些反馈有三个特点:
一是除了1家机构外,其他机构均看跌债券,认为美国收益率存在上行压力,对10年期收益率预期中值约为2.75%。
二是认为在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下,债券市场波动性将较高。有2家机构预测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区间为2-3.5%,宽达150个基点。推高收益率的因素包括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上升,制约收益率上升的因素包括宽松的财政政策、强美元、以及地缘政治避险情绪等。
三是市场走势可能不是趋势性的,而是先跌后涨。有2家机构预计,债券市场上半年收益率上升可能超调,下半年或看到收益率回调;其中1家机构预期年底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回落到2.0%。
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将影响全球债券市场,而且有机构认为全球主权债由于低收益和高估值吸引力不高,通胀将导致收益率上升,进一步弱化政府债;关于信用债市场,各家机构关注不一,有机构认为2017年全球债市的主题是信贷周期趋于成熟,投资信用债产品需要有选择性。
7、如何看待股票市场?如何评估成熟市场相对于新兴市场的吸引力?
共有9家机构对股票市场给出了反馈。对于股市整体,大多数机构谨慎看好,认为仍然处于牛市,只是波动会加大。有2家机构则认为,目前估值不低而市场情绪过于乐观。
对于美股,机构的核心关注点仍是下任总统特朗普的政策。看多者认为财政刺激政策、放松监管等将有利于股票表现。看空者主要担心美股估值过高和强美元不利于企业盈利。
对于新兴市场股市,各家机构分歧较大。看空者认为反全球化、反贸易的政策倾向,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将不利于新兴市场股市。看多者认为,新兴市场估值相对发达国家更加合理,并且新兴市场的波动将为长期投资者带来机会。
8、如何看房地产和商品?
总体看,反馈者对于房地产和商品的观点不是很强,中性观点居多。对于房地产,主要提到的支持因素是美国房地产仍然处于扩张周期,风险因素是估值和债券收益率上升。有机构预期房地产的回报优于债券劣于股票;也有机构区分了住宅和商业地产,认为后者风险更高。
9、美元还会走强吗?全球债券市场中哪个类别相对有吸引力?对亚洲信用市场,特别是中国海外美元债市场持有何种观点?
各家机构对于美元的观点最为一致。10家反馈机构中有8家看好美元,有1家认为除了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外,特朗普政府鼓励利润回流也是支持因素。
在固定收益类别中,对高收益债的观点较一致,全部5家反馈机构均看好高收益债。另外比较看好的资产类别包括浮息债、通胀连接债和Non-agency MBS。
在新兴市场债中,全部3家反馈机构均看好亚洲美元债,认为亚洲国家信用基本面较好,违约率较低,同时利差较欧美企业债利差更有吸引力。
第二部分 美国三大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1、2017 美国GDP增长率
所有参与调查的机构均认为美国GDP增速在2-3%之间,其中约三分之二机构认为增速区间为2-2.5%,约三分之一认为增速区间为2.5-3%。
2、2017年美国PCE通胀率
所有参与调查的机构均认为美国PCE通胀率将处于2-2.5%区间内。
3、2017年底联邦基金目标利率
对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82%的参与调查机构认为2017年底将在1%以上,即联储加息2次及以上。认为联储不加息或者加息仅一次的机构各占9%。
第三部分 2017年底主要金融市场指标目标位预测
1、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
参与调查的8家机构对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预测处于2-3.5%的区间,预测中值为2.73%,对美国国债市场总体看跌。
2、DXY美元指数
有反馈的5家机构对美元指数的预测处于100-115区间,中值为109.5,总体看涨。
3、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9家反馈机构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预测区间集中于7-7.7,最高看到8,最低看6.5,预测中值为7.3。
4、 标普500股票指数
6家反馈机构对标普500股票指数的预测区间比较集中,总体区间为2000-2600,中值2250,整体看平。
5、上证综指
4家反馈机构对于上证综指预测分歧较大,总体区间为2500-3900,中值为3375。
6、恒生指数
3家反馈机构对恒生指数预测区间为19000-25000,中值为23000,总体看涨。
7、国际现货金价
4家反馈机构对金价的预测区间为1000-1350美元,中值1150美元,基本看平。
8、WTI原油价格
4家反馈机构对WTI原油的预测区间为40-65美元,中值为50美元。
9、LME现货铜价
3家反馈机构对铜价的预测区间为4500-6000美元,中值为5250美元。
第四部分 2017年全球主要资产类别相对表现排名预测
我们请参与调查的12家机构对2017年全球主要资产类别的预期表现进行评分,评分数值在-2到+2区间,分别代表从最不看好到最看好。调查结果显示,最看好的资产类别按顺序从高到低是:美元、日本股票、高收益债券、美国股票、工业金属和通胀保护债券等;最不看好的按顺序是:美国国债、非美发达国家政府债、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