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慧 通讯员 陈明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工行海南省分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子,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高效领域流动和集聚,默默为海南经济社会建设和金融自身的发展提供着滋养。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工行海南省分行环境友好类企业贷款余额332.79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2.36%。
总行引领 展现大行担当“作为国有大型银行,工行海南省分行更应率先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生态"与"金融"的叠加效应,在切实保护好海南青山绿水的同时,推动海南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把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谈及践行绿色金融,工行海南省分行行长胡晔如是说。
其实早在2007年,工商银行就在同业中率先出台了绿色信贷管理制度;2010年,提出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机构”的战略愿景,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了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2011年,印发《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绿色信贷建设的基本宗旨、基本原则和实施要点。
在总行引领下,工行海南省分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污染治理等问题,始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通过绿色金融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行紧密结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规划,认真落实总行绿色信贷政策,在贷款全流程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政策分类管理要求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并将环境与社会风险因素作为客户及项目风险评价的内容,逐步扩大环境友好类企业或项目在全部公司贷款中的比例,积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努力致力于海南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截至2017年6月末,工行海南省分行公司贷款余额404.05亿元,较年初增加13.48亿元,增幅3.45%,其中环境友好类企业贷款余额332.79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2.36%,该行信贷投放极其青睐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绿色领域,如支持了花卉苗木高新技术产业园、膜分离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污水处理、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等,全面助力海南建设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服务民生 共建绿色家园
海口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国际旅游岛开发的中心城市,也是工行海南省分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重点区域。为了绿化海口,提高城市品位,该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双创”的号召,通过绿色金融保护海口的自然生态,支持城市建设。
在信贷投放上,根据海口城市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精准发力做好城建、港口、机场、电力等城市基础设的金融服务工作,先后推出了城市更新贷款、项目营运期贷款、固定资产(公用基础设施)支持融资、滩涂资源利用贷款、城市棚户区改造贷款等特色创新信贷产品,倾力支持海口城市建设。截至2017年6月末,该行在海口市的公司贷款总额达290亿元,占全省的72%,且全部是环境友好类或环保合格类企业,是绿色金融理念的真正践行者。
在金融服务上,一方面大力开展网点“服务面貌整治专题活动”,通过强化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服务五统一”工程、推行“8个标准动作、8句标准用语”的柜面服务礼仪、设置“爱心服务窗口”、“妈咪爱心屋”专属服务通道,从服务环境治理、态度改善和效率提升等多层面提升服务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海甸支行营业部、国贸支行营业部喜获中国银行业协会“千佳”服务示范网点,且海甸支行营业部在海口“十佳文明服务示范窗口”评比中位列银行业第一名。
另一方面,积极推广低碳环保的互联网金融。以融e行、融e购、融e联为主打产品,持续强化智能银行建设,不断扩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减少碳排放量。截至2017年6末,电子银行交易额累计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在海口地区建设智能银行53家,智能设备非现金业务迁移率达到67%,跃居系统前列。
积极引导 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近年来,工行已把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到银行的企业愿景、发展战略、信贷文化、信贷政策与制度、管理流程、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建设等各个环节之中,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走近工行海南省分行各营业网点,不论是大厅设计,还是办公工具,“绿色”印迹随处可见。在海南工行人看来,普及绿色金融,首先是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率先践行绿色理念。
该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消费者绿色理念引领上,一方面,组建“志愿者小分队”,进街道,进社区、进商场、进学校、进企业等,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构建和谐诚信友好的金融消费环境。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双创”主题,先后开展了“携手蓝丝带,绿化宝岛动起来”(海滩捡拾垃圾)、“低碳环保 绿色金融”(义务植树)、“文明交通志愿行”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引导金融消费者践行绿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