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新区打造宜业宜居的绿色智慧园区
本报记者 叶伟报道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潍坊高新区、贵阳高新区、洛阳高新区三家国家高新区成功入选绿色园区。作为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这些入选绿色园区的国家高新区如何以绿取胜,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最靓底色?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方面又有哪些先进做法、成效及经验?近日,记者对这三家国家高新区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探寻他们发展背后的绿色密码。
技术改造让传统产业换新颜
绿色园区,是指企业绿色制造、园区智慧管理、环境宜业宜居的产业集聚区,综合反映能效提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产业链耦合等绿色管理要求,是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领域的直接展现。
那么,这三家国家高新区的入选优势是什么?是利用科技创新改造落后传统动能,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行业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潍坊高新区之所以能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主要是潍坊高新区在千方百计招揽高端人才,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全域国际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山东省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潍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初宝杰告诉记者。
将循环经济嵌入传统产业,让旧动能焕发生机,是潍坊高新区入选“绿色园区”的理由之一。以机械、汽车装备为代表的制造业是潍坊高新区“当家产业”,其更加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动能,让“潍坊制造”变为“潍坊智造”。为此,潍坊高新区将循环经济工作纳入产业创新发展扶持范畴,设立企业绿色发展专项资金,先后对特钢集团、华潍热电等20余家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的重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引导企业以循环经济为经营理念,以清洁生产为技术手段,不断改进企业自身的环境行为。
在潍坊高新区企业潍柴集团,再造发动机并非简单的“旧貌换新颜”,而是通过先进设备,将回收的发动机完全拆解到单一零件,对所有零件进行分拆、清洗和检测,对失效零件进行再加工或替换,最后重新装配,使过去已经报废的发动机全面达到与新产品一样的质量标准,价格却比新机便宜许多,这是正迈向千亿级的潍柴集团的创新一招。
而在洛阳高新区,通过推广技术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其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
洛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项目服务和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弟向记者介绍说,加快推进园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洛阳高新区积极推广高压变频技术、新分离材料与技术、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及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生产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节能减排新技术,促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同时,为加快推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洛阳高新区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对重点耗能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大力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与潍坊高新区通过改造传统动能有所不同,贵阳高新区能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的秘诀则在于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贵阳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周大鹏表示,贵阳高新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建设园区和发展经济的全过程,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着力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建立了中航工业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大力推进中航贵阳航空发动机产业项目、中电振华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北斗产业园项目建设。坚持以工业4.0为方向,打造现代工业4.0示范基地和大数据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大数据端产品制造。发挥好全国电子基础元器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聚集效应,初步形成了以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节能环保成套设备制造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计划到2020年实现产值突破300亿元。
同时,贵阳高新区紧扣“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大数据、大健康、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始终把绿色招商作为环境保护和推动园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抓手,竖起“绿色门槛”。2014年以来,园区累计引进涉及大数据、大健康、高端制造、高端服务的招商项目共计388个,总投资1888.3169亿元。其中,大数据产业项目199个,占比51.3%;大健康产业项目32个,占比8.2%;高端制造产业项目37个,占比9.5%;高端服务产业项目120个,占比31.0%。从贵阳高新区引进的项目中,大数据产业类和高端服务业类占比最高,达到82.3%,这是贵阳高新区践行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行动证明,为园区绿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也深受洛阳高新区的青睐。
近年来,洛阳高新区在培育新兴产业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发展路径,确立打造“两个主导、三个新兴、一个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即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两个主导产业;扶持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三个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一个特色产业。
优化发展“软环境”向绿色要生产力
从潍坊高新区、贵阳高新区、洛阳高新区的绿色发展“履历”上看,绿色园区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改造传统产业,使之变“绿”;二是发展新兴产业,本质为“绿”。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不断人才聚集、平台搭建、生态环保、园区管理服务等“软环境”,向绿色要生产力。
在初宝杰看来,人才是绿色园区的核心要素,也是第一位的资源。那么潍坊高新区是如何引人育人,推动人才快速聚集的?
据悉,潍坊高新区在千方百计招揽高端人才方面有“三招”:一是下足“招引”功夫。针对大企业、重点项目急需的专业人才,制定个性化的、针对性更强的人才政策,帮助企业抢占人才资源。二是下足“留人”功夫。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仿真生活环境。同时,在高端人才周转用房、子女入学、个人所得税缴纳等方面,提供政策便利,千方百计把人才留下来。三是下足“培育”功夫。依托潍柴、歌尔、盛瑞等骨干龙头企业和众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加快北航歌尔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歌尔学院、潍柴国际研究院建设,培育更多符合产业发展的工程师、研发人才和高端技师。目前,园区已聚集32名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名“万人计划”专家、8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5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同样,洛阳高新区也将人才招引作为绿色发展的推动力。为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洛阳高新区搭建平台,不断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实现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目前,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达到7个;市级以上研发中心达到186个,其中省级以上研发中心54个,分别占洛阳的40%、4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不仅体现在传统产业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培育、人才的引进培育等方面,更体现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上。贵阳高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力争打造自然与社会、生态与文化、智能与园林、科技与产业八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生态园区。近来年,贵阳高新区实施了一批包含公园建设、道路绿化提升、景观亮点打造、立体绿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如现已建成大数据·创客公园、白鹭湖公园、太阳湖公园等,为园区发展提供宜业宜居的环境,努力建成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绿色智慧园区。
(责任编辑:沙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