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农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农业生产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和思路,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农业生产由满足人民温饱需求向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求转型升级。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在符合资源、环境、生态安全要求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的优质农业。绿色农业代表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是人民群众的营养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食物的需求逐步由吃饱转向吃好,食物营养健康和绿色无污染已成为消费者优先考虑的问题,这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由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向加工业、物流业延伸发展,绿色农业的范围不断扩展。三是农业业态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都出现新变化,电商、物联网、植物工厂、智慧农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绿色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绿色农业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是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产品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农业资源供给紧张局面有所加剧,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挑战凸显。
二是食物供给结构与营养健康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优质安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地域特色农产品供给不足,常规农产品时有过剩;粮食和肉类产品的供给过量,牛奶的供给远远不足。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增加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矛盾。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农民无法稳定分享产业化经营的红利。
四是农业产业技术与绿色农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在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种业主要作物联合攻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等领域还需要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
新农创24集云农服板块(24集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破解难题、应对挑战,推动绿色农业发展:通过生产要素集约化,生产过程全托管,实现一站式全程服务,农民变蓝领,真正解放农民。云农服业务板块,具体有以下6大服务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
生产资料集约化,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集约化生产要素资源,包括土地、订单、契约、农资、农机、农技、收储、金融等,实现一站式服务,降低15%-20%的生产资料的成本。
生产过程全托管,农民变产业工人。首创代耕作、代育秧、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管理的“四代一管”全程代耕服务新模式,做到生产过程全程托管、一站式服务,全程社会化;
生产技术全覆盖,保证农业产出。在品种研发、气象监测、土壤检测、育苗育秧、栽培技术、植保技术、农机作业、遥感技术等方面有自己过硬的技术团队支撑,全面把控,实现生产过程全覆盖,可使农产品的产量可提高15%-20%,同时保证产出品质。
品质把控无死角,全程信息透明。利用智慧化管控,做到农业生产可追溯,保障了质量安全:云服务信息指挥中心承担全域的指挥工作,包括生产监督、生产调度、会诊分析、决策指挥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涉及农业种植方案、农业知识库、GIS农业服务、远程视频培训等;农业应用服务项目,包括农业可视化服务、病虫害检测、土壤墒情监测、农机GPS定位等;智慧农业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传感器数据、视频数据、业务数据、基础数据等。
产品销售订单化,农产品变期货。根据消费者、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的需求,先下订单,计划生产,订单生产,做到“以销定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解决卖粮难。根据订单大数据分析,确定农产品生产的品类、规格和上市日期等,指导农业生产,订单化销售,由现货变期货。
金融服务全过程,解决农业贷款难。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农业信贷,做好后端的销售体系对接:在农资购置、农机共享、农产品、24集市、加工企业、仓储物流、消费终端等环节,提供小额信贷、融资租赁、农业保险、客户数据、订单数据、财务数据、信用评估、抵押贷款、期货交易、消费金融等服务。
新农创,为美好生活而生,从解决供需平衡入手,最终实现供需平衡的大系统,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资源共生、共享,实现乡村振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