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俊 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6月29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指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效益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绿金委副秘书长安国俊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安国俊在本次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绿色金融前瞻
——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效益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非常高兴在这里碰到这么多熟悉的朋友,听见熟悉的声音。祝贺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效益新书发布!我刚才看了两本书,觉得非常有意义,无论是从投资效益评估角度,还是从绿色技术的实测角度,也就是它的金融支持的角度,都非常有前瞻性。今天下午要去科技部开会,专门讨论绿色基础创新的金融支持。我们认为绿色金融在十九大的方案里面得到了认可,绿色金融理念也在全国得到非常大的推广这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提到下周要去贵阳开生态文明的论坛。第一次是2014年,马首席带着我和人大重阳的王文院长去,我们几个人第一次开了绿色金融的小组会议,以后绿色金融不仅是在中国,也在全球发展,这是各方努力的结果。
另外,我昨天也参加了“一带一路”金融风险的小研讨会,我觉得这些都重要的是平台。圈子决定人生轨迹,大家在一起可以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理念的探讨,从而达成一致的声音。实际上,无论是APEC、G20等全球合作,还是中国最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我们觉得真的是感到很欣慰。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理念的推广得益于各位专家的积极推动。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论述。6月4日,我们在湖州召开了绿色金融试点一周年的会议, 5个试点省市的8个试点城市都参加了,另外还有全国各地的其它机构参加,我对一些试点的省市做了点评。那天晚上的会议上了《新闻联播》,可见大家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未来的政策落地到地方、落地到“一带一路”、到实操层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所以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简单谈几点看法:
01
从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在世界上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目标。绿色金融应该是一个多样的金融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等。从全球来看这已经达成共识。我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绿色金融立法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在绿色金融体系方面、在通过立法来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尝试,这会成为我们下一步的重点。
02
对全球绿色投资的理念关注度在不断提升。2017年以来,业务范围包括绿色信贷、社会责任投资、可持续责任保险,以及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发展中国家,跨国贷款当中70%采取赤道原则。PRI责任投资机构的数量增加了许多,他们管理的资产总额占全球托管的半壁江山。2017年,19家跨国银行的投资银行提出了积极影响融资原则,承诺遵循ESG标准来开展投融资业务,这也会成为我们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或者投资的重点。
其实大家都非常了解我们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跟王文院长之前合写了一篇文章,叫《从一篇文章纵览绿色金融发展的全貌》,回头我再跟大家分享。
2017年年报里面说得非常细致,ESG的责任投资基金在中国占了非常大的份额。2017年6月底,相关的资管规模达到了97.8亿万亿元,占整个资管行业超过50%。绿色基金业发展呈现上升的态势,绿色基金的发展也是“一带一路”的重点。我们认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可以共同发起一个,比如之前有私人的绿树基金,还有丝路基金的框架、亚投行、金砖银行,大家可以共同合作。这些我们跟商务部也在谈,未来在利用外资、对外开放的过程当中,中外合作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第一,缺乏清晰和持续的政策信号;
第二,方法论和相关数据的缺失,金融机构的能力不足。能力建设也是我们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
第三,期限结构的错配;
第四,投资条款和绩效激励不足。
这本书主要关注投资效益的评价,而且我们基金那本书里面也涉及到这个系统,就是投资效益的评估,其中,机制完善是非常重要的板块。
未来,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协调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关系,引导投资者正确的绿色投资理念。我们在倡导责任投资,也在完善相关的国际金融交流,包括像绿色产业标准的统一等。
之前王文和曹明弟有一篇文章叫《中国标准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这其实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们认为跨境投融资在未来处于巨大的风口,中国和欧盟也发布了《探寻绿色金融共同语言的白皮书》。绿色金融加强了国际合作,包括我们中美绿色基金,还有中英对话、中德对话,我们也在做一个全球绿色基金的联盟框架,希望在后面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和参与。
展望未来
绿色信贷的口径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我们做“一带一路”沿线绿色信贷的测评,包括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探索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并且做为银行绿色评价结果的重要参考,通过再贷款和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这些措施来支持绿色信贷的发展。
在绿色基金方面,我们感觉到在目前已经至少有五十几个地方政府支持绿色基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绿色基金的种子在很多省区,包括在内蒙古、浙江、新疆、广东、贵州、安徽、江苏、海南、山东这些地方落地生根发芽,我们也希望它能带动我们城市的发展,以及带动“一带一路”和绿色投资的协调。
还有投资筛选指标体系的构建。我们未来的一个重点就是将指标体系正向、负向作为项目部的重要参考,我们目前在全国试点省份构建绿色项目库,这是我们绿色金融的创新。还有发改委、政府的财政引导基金,科技部的绿色技术数据库,商务部的外资国家基金开区的相关数据库的筛选,也是未来我们的重点。
我们认为,各地政府发起基金将成为一种趋势,致力于绿色并购的环保类上市公司也将成为重要力量。另外,绿色基金板块也会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动力。
在地方的试点过程中,我们认为这也是未来我们着力推广的一个点,包括之前媒体传的第二批省市。我们认为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一定是全国的理念,不过推进试点是需要先试先行的。我们国家明确提出发展绿色智慧的人文与城市的目标,提出要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其中创新金融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周二,马首席带我们去参加了一个会,我们得到中国投融资改革项目研究的投标中标,希望大家参与中国投融资改革的创新机制研究,希望专家可以参与我们的研究团队。
绿色基金,一方面是公共财政,一方面是社会资本、国际资本和金融资本,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绿色基金来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增加市场对我们未来发展的信心,因为本身绿色发展基金在地方层面都跟国企合作。怎么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呢?建立激励机制是很重要的。比如,重庆出了民营企业创新引导基金,还有其他很多地方也在激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像七部委的联合发文里面说到的财政贴息和税收的激励、地方相关配套的跟进,也是未来我们要推动的一个点。
在七部委联合发文里面提到了担保机制的创立,我们认为未来要充分发挥金融担保服务的力量,这也适用于“一带一路”。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项担保基金来支持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世界银行设立了专项的担保基金来支持节能减排,还有风险分担计划,以及亚行的主权贷款建立绿色金融的平台来促进经济区域的大型污染的治理,还有华夏银行的绿水蓝天基金,在湖州也有这样的绿水蓝天基金,这也会成为未来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力量合作的一个方面。
我们认为以政府性担保为引导、以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专业担保投资作为运行主体的分层担保机制在逐年发展壮大。
还有一点,刚才主要谈基金和绿色信贷,包括推进绿色债券市场与证券市场的产品和市场体系,像现在我们知道的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包括中小企业票据等。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的投融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在国外,美国有绿色市政债。我觉得中国未来试点的城市和符合条件的地方是不是也可以发行绿色市政债?这也是我们研究的点。
要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丰富机构投资者的层次,包括养老金、社保基金等都参与到这个投资,要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市场,完善碳金融市场的投融资体系的建设,要完善绿色金融的财政支持。财政支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方面是财政资金杠杆放大银行的投入比例,另一方面是探索建立绿色金融的风险补偿基金,由政府、金融机构和客户三方共担风险。可以成立区域性的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来带动包括京津冀、雄安、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这样的整个区域的合作。去年11月份的时候,由中美绿色基金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共同发起了雄安的一支绿色基金,总规模100亿,在金融街召开了论坛,我们认为未来这也是一个方向。另外,绿色保险的话,现在有一个保费全额补贴的措施,我们目前在做绿色建筑的绿色保险的研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点。
刚才我提得比较多的是绿色基金,实际上在“一带一路”国家也可以考虑在未来建立绿色产业的基金项目库,获得国际资本在基金和技术上的支持。G20会议就政府通过绿色金融带动民间资本进入绿色金融领域达成共识,BT模式也在“一带一路”形成共识。改善生态环境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我们将来也会发动亚投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丝路基金、“一带一路”基金等等带动绿色投融资的国际合作。后面也举了很多关于气候基金、碳基金的案例,还有地方城市发展的案例。
建立一个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也是未来我们的重点,2017年6月份,原环保部和中国证监会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合作倡议,我们认为这项对上市公司进行环境披露的倡议有利于投资者和公众判断未来上市公司的环境风险,实际上对整个资本市场绿色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记得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股灾之前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当时就开玩笑,说哪一类公司有长期投资价值,我说应该关注环保,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这可以有效避免漂绿、洗绿的行为,这里面包括绿色标准的建立和评估机构的认定。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技术专家来判断这是深绿、浅绿,还是非绿打着绿的旗号,这会成为我们风险防范的重点。
绿色金融也涉及到包括人民银行等一行两会的力量和国际资本的力量,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监管的共同协调和配合。我刚刚做了一篇关于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研究,乡村振兴也是我们今年发展的重点,绿色金融应该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可以支持很多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包括绿色技术、“一带一路”,还有乡村振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众人摇浆开大船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多种渠道;需要来自学界的力量,像人大重阳这种智库的力量;需要我们推广环保理念;需要责任投资者的培育和绿色金融的能力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去完成。“风物长宜放眼量,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有新的成果,在人大重阳、在我们绿金委里面获得发布和推广,以此带动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和地方发展的落地,让我们每个人的家园都变成碧水蓝天的家园,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梦想。回头把下一本书发布,国内外绿色基金的发展研究进展我也会推向我们的团队,绿色基金也会成为“一带一路”投资的重要力量和来源,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推动这个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