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尝试用机器模仿人的大脑,并于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他的一生都在思考和探索:机器能否思考,是否有直觉和感情?
图灵去世两年后,他的这篇文章以“机器能够思维吗?”为题重新发表。此时,人工智能也进入了实践研制阶段。在此前一年的的达特茅斯会议上,包括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内的几位科学家断言:“学习或者智能的任何其他特性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能被描述,使得机器可以对其进行模拟。”自此,这一研究领域被命名为——人工智能。
如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快速应用于传统金融领域,而中国正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研发与应用的重心。
"我们处在金融技术巨大跃迁的时代。科技正在显著改变金融业的基本要素,这不是一个周期性的转变,而是历史的跃迁。”CF40成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负责人范文仲在今年第八届上海年会上称。
当金融科技业在加速迭代之时,整个金融市场及监管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我们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一个企业发展,一个银行发展,受益人较大的是谁?一个企业上市了,谁较容易受益。大家都认为是股东,因为股东是直接的财务的收益者,但实际上对企业贡献较大的是谁呢?是客户。”玖富集团CEO孙雷称。
即将爆发的金融科技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银行的数字化及创新转型绝非一蹴而就。当前,科技进入金融领域,风控模型、信贷逻辑,甚至货币的表现形式都在发生变化,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远胜于昔,数字化风暴正在席卷中国,乃至全球,银行业新的竞争格局已经重建,数字金融正依托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快速扑向市场。
近日,普华永道发布《科技赋能B端新趋势》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已逐步从消费者端(C端)转移到企业端(B端),中国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即“T2B2C”)将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主流。预计到2025年,该模式给科技企业带来的整体市值将达到人民币40至50万亿元。其中,金融、医疗、零售、交通行业与科技结合最深。
"其实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意识到了科技赋能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广发银行风控总监龙雨认为,在此情况下,除去内部技术升级外,对外方面,银行会借力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公司,进行业务链条合作。
中国的金融科技起源并非于金融,而是科技。如果不是科技机构迅速抢占金融业务,中国的科技金融创新能力不会在短时期内被激发。
金融科技在国内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机构进入金融业,较为成功的案例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及微信支付等;另一方面体现在金融行业引进科技,如今年民生银行成立民生科技、光大银行成立光大云缴费科技;还有一方面则体现在金融机构与科技类公司合作,如工农中建与京东、百度、腾讯、阿里合作。
"玖富集团实际上已经为金融机构服务了12年。”玖富咨询CEO王博称,从合作对象来看,全国级的有15家,区域性的银行有60家。大行如中农工建交,股份制银行如民生、华夏、光大,区域性银行像江苏银行、徽商银行、包商银行、贵阳银行、重庆银行等都是玖富集团的合作对象。
"金融科技的核心功能在于改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在第八届上海年会上表示,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可以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并能在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弥补传统金融不足,解决金融发展中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撑手段。
对于这一点,王博非常有体会。“我们服务包商银行和徽商银行三年间,在玖富的技术支持下,两家银行的零售业务每年都实现翻倍的增长,他们现在零售业务占比已经实现了全行收入的40%左右,基本上可以赶上国内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某股份制银行水平。迈进了国内一线零售银行之列。”
错位竞争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是冲击是颠覆性的,虽然刚刚开始,但它的影响已经产生。”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AI(人工智能)应用会遍布银行垂直领域和职能部门,这就是传统商业银行,这也是金融科技的未来。 银行业被敲响警钟,近年已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资,更新核心银行系统、加快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进网点转型和拓宽渠道,以及与科技机构成立合资公司、共享渠道、交叉销售等方式战略布局金融科技。
当大中型银行或直接成立科技子公司,或与科技公司展开合作,中小银行怎么办?并非所有的金融机构有必要或有能力去做科技子公司。
"中小银行可以找百度、腾讯、阿里合作,但就像银行的科技部一样,很多业务需要排期,排期大家知道是很恐怖的一件事,等能顾及到这些小银行的时候,可能整个金融科技战略已经落后了一大截。”王博称。
"当前Fintech时代下,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更多不是技术存在的挑战,中小商业银行其实是夹在市场的竞争,包括外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以及大银行的挤压。”华夏银行行长张建华曾在新金融联盟与金融城举办的“Fintech时代的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面对挑战,中小银行首先要懂得借力,应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和很多机构合作。
而玖富也正是看中了这一市场。
"现在很多中小银行在探索普惠金融,这既具有政治需要又有市场化需要,但现在市场实体经济没有那么好,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区域银行要想突出重围,更多的就要发展一些原来大行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动力顾及的业务。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如何用科技化、数字化的方式来做,而不是用传统的关系性驱动来做这个业务。”孙雷称。
现在这一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商业银行的青睐。
"首批民营银行现在做的风生水起的,一个是腾讯为背景的微众银行,一个是阿里为背景的网商银行,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态圈和科技支撑,金城银行虽然说使用了有100年历史的老字号,但是客观的说,我们自己的科技技术力量还不够强大,我们差异化发展道路选择不够清晰,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急需要一家强有力的科技金融公司和我们进行战略合作,为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支撑。”天津金城银行董事长高德高表示,相信通过晋城银行和玖富的合作,金城银行会走上一条快速、稳健、持续发展之路。
"市场竞争需要超越对手的实力,最大的长期获利方式就是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其著作《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写道,要想领先于竞争对手就必须不停创新。创新并非是要与众不同,而是要有打破常规的意识和认清自己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走出最适合自己的路。
构建产业生态链
"数字化时代如果不重视客户体验,以及业务所关联的场景和生态,既无意愿又无能力去构建,将很难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最终只能是在竞争中被市场挤出。”一位来自股份制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称。 中国的金融格局正在被重建。当前金融创新逐渐增多,产业链各方的优势将更突显,合作将使得各自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无论是场景、资金成本、风控还是运营,最终获益的不仅是消费者,而是整个产业链。可以预见,现代化金融体系将更能适应新经济发展,而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机构正在依据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发挥不同的作用,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
"出现的微小创新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形成的。”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在其著作《新金融秩序》中写道,“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激进的金融创新给人类历史增添了不少色彩,这是一系列从根基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重大改善的创新。”
"12年的金融服务业务,玖富集团沉淀了大量的数据,目前我们有6000多万的用户,每年有2300多亿的交易额,有大量的交易客户在我们的平台上产生了这种交易,数据的沉淀,使得我们可以开始算法和算力,可以开展智能金融。”孙雷表示,没有这些数据的沉淀,谈不上金融的应用场景和算法,所以要想做好科技金融、智能金融,第一个要有数据的沉淀。玖富一直以来搭建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整合了银行、保险、商户、商家、消费者众多的资源,构建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生态链。而这个链条非常长,每一环节都需要专业的公司或者孵化的团队伙伴一起来构建,这样的生态链才可能更有竞争力。
科技进入金融领域,风控模型、信贷逻辑都在发生变化,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远胜于昔,不仅共建新金融的生态系统,更促进了中国的金融的快速、稳健发展,但一套较为完整而全新的金融模式仍需要较长时间去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