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宫晓倩)丙肝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消灭丙肝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近日,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在做客新华会客厅时表示,丙肝威胁不容小觑,作为制药企业,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提供符合中国国情、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的创新药物。在此基础上,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才能最终实现“天下再无丙肝”的愿景。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做客新华会客厅
用科技颠覆现有疗法 为大众健康尽一份力
1987年,吉利德创始于旧金山硅谷,到今年为止已有31年历史。该公司是一家以科学为导向,始终聚焦于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罗永庆表示,“公司从创立开始就把创新研发作为公司的立身之本,以‘革新疗法、治愈顽疾’为目标,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的发展阶段,或者进入任何治疗领域,公司都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希望用科技颠覆现有的疗法,为大众健康尽一份力。”
据了解,在成立的31年时间里,吉利德在创新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共研发出了28款新药。其中,2013年,该公司推出了自己首款丙肝创新药,并在随后四年里持续研发,到2017年已陆续上市了四款针对丙肝的药品。
对于短时间内快速实现新药推广,罗永庆认为主要得益于公司独特的科研力量、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对病毒学独特的见解。他解释道:“首先,吉利德研发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后来又推出了治疗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的药物,在病毒学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科学认知,具有重要的技术储备。其次,吉利德公司内有大量的科学家,在全球约一万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了一半以上,并且所招聘的人员都要具备较强的医学知识、医学背景。这些科学家中包括了公司的CEO和很多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不断颠覆自己、寻找突破的‘极客’精神,研发过程中一直坚持不断创新,才能使药品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丙肝治疗面临诸多挑战 多方合作提升药物可及性
据了解,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及中国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其中丙型肝炎由于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不自知,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罗永庆表示,在中国,丙肝的治疗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许多丙肝患者集中在基层地区,例如三四线城市、乡镇、农村等,这些地区由于医疗资源和水平相对匮乏,让丙肝的发现、规范诊断、治疗、随访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丙肝患者的基因型复杂多样,还有10%左右的患者是未知基因型或者混合基因型,给治疗带来难度。因此,中国基层地区更适合不需要频繁检测肝功能、相对简单的治疗方案。
随着中国药品审评审批的提速,创新药物加快进入中国。据了解,去年11月,吉利德在中国上市了第一款口服抗病毒药物。在今年的世界肝炎日前夕,吉利德宣布治疗慢性丙肝的口服单一片剂正式上市。“新型的用药方案简单可行,患者也比较容易坚持下来,更为符合中国丙肝的流行特点。”罗永庆说。
随着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不断涌现,该如何提升可及性,让丙肝患者和医生能够用得对药、用得起药?罗永庆认为,丙肝防治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政府、医务工作者、制药企业、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等多方共同努力。目前,吉利德已和一些疾病管理机构确立合作关系,把疾病诊断、基因检测、后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基层医生和患者,帮助他们把丙肝更好地“管起来”。此外,吉利德也在积极谋求和政府部门、慈善机构展开合作,以提高丙肝患者支付能力和创新药物可及性。
品牌与服务并重 探索特色商业路径
吉利德一直采用以研发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在全球有很多创新产品。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罗永庆希望,第一,能够将更多对疾病治疗带来有效价值的产品引入到中国。第二,通过和政府、医疗单位等的合作,扩大创新产品的可及性,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共同推进“天下再无丙肝”愿景的实现。第三,品牌与服务并重。不仅要树立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且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服务,通过培训让医务人员了解相关疾病、正确使用产品,为患者提供全程管理服务。第四,在中国探索出一条比较有特色的商业路径。
“总的来说,吉利德的商业模式是以产品为王、准入为先、品牌与服务并重。”罗永庆说,“目前,在政策的变革下,很多生物制药公司处于转型阶段,希望吉利德在中国能够探索出一条属于生物科技公司新的发展路径,为国内生物制药公司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