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融资租赁领域又传捷报。昨日,来自美国、法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八家融资租赁公司与天津开发区集中签约。本市融资租赁企业数量也因此刷新至68家。
八家融资租赁公司分别是美联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恒运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法兴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汇鑫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汇金(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合联(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康盛(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大汉(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涵盖了外资、国资、民资等不同背景,注册资金总额1.4亿美元,合同总规模超过70亿元人民币。(记者岳付玉万红)
融资租赁不能开成“金融百货店”
――访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会长李思明
昨天,开发区管委会与八家知名融资租赁企业签署了投资协议。记者在签约仪式上,专访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会长李思明。
记者:作为租赁业工作委员会会长,您认为天津发展融资租赁业的优势有哪些?哪些因素促成了此次来自欧洲、美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八家企业一起落户天津、落户开发区呢?
李思明:其实,租赁业工作委员会先前就与天津开发区有过合作,也曾为企业落户“牵线搭桥”,对天津是很熟悉的。若要说起天津的优势,一方面是国务院批复的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推动了天津融资租赁业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另一方面,天津开发区优越的融资租赁业“经营条件”也对企业落户有着强大吸引力。在这些“经营条件”中,除区域政策、税收等优惠外,让不少融资租赁企业青睐有加的则是天津在租赁物登记、取出等方面相对细化的监管及较为完善的法律,这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
记者:对于国内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融资租赁业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也有人表示该行业应向“金融百货店”方向进军。您如何看待?
李思明:融资租赁的核心就是要做“专业性”经营,不能开成“金融百货店”。总体上,中国租赁业业务总量仍相对弱小,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因此必须坚持“专业性”经营理念。
不过,我所指的“专业性”,不是说一家公司只能从事某一领域的融资租赁,而是说一家公司虽可多元化发展,但其涉足的每一项业务要做到“专业性”。比如,一家公司可同时经营医疗设备、印刷设备、电子设备等不同行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但所涉足的每个行业都要做“专”。其实,很多行业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没有“专业性”很容易出问题。
记者:您能否为天津融资租赁业未来发展提些建议呢?
李思明:天津有着良好的融资租赁政策以及区位优势,尤其是天津港对内地的辐射面较大。正好可借此尝试发展港口集装箱的融资租赁业务。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也就是拓宽资本引入和资产退出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