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及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地税局同时宣告合并,且36个省级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这标志着我国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迈出了阶段性关键一步。7月底前,市、县级税务局也将逐级分步完成集中办公、新机构挂牌等改革事项。
据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历经80年代“利改税”和90年代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税收征管体制迎来的第三次重大改革。受访的业内人士多表示,国税地税的再度“牵手”,将实现征管系统的完全整合,这既是大势所趋,同时也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将降低
据了解,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并省级及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实行以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等。
“这标志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第一步,标志着我国税收发展史上又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6月15日在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挂牌仪式上致辞时说道。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胡星斗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税地税本就是一体,90年代分税制改革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如今在分开了20多年后国税地税再次迎来合并,意义重大。“我国的税收成本相对来说一直较高,国税地税的合并以及一些税目的统一征收,无疑将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纳税人经常‘两头跑’的麻烦。此外,此举还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营商环境改善。”
相关业内人士也表示,国税地税的分立只会增加征管成本,而合并后将实现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双减负”,即进一步降低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31次提到“税收”,其中18处涉及税收改革和减税举措,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值税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等都在其列。
王军强调,征管体制改革是加强党对税收工作全面领导、增强税收服务国家治理职能作用、塑强为民便民利民税务形象、筑强税收事业长远发展根基的重大改革。
据悉,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税务机关正同步开展文件清理,逐件逐条梳理税务系统现行文件,确保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执法依据统一、执法尺度统一。
改革任重道远
根据税务总局制定的《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征管业务工作方案》,随着省、市、县三级新税务机构逐级对外挂牌,届时税务系统将实现“六个统一”,即国税地税业务“一厅通办”、国税地税业务“一网通办”、12366“一键咨询”、实名信息一次采集、统一税务检查、统一税收执法标准。
税务总局还明确,新机构挂牌后,为便利纳税人办税,绝大部分办税服务厅保持现有办税服务场所、地点不变。另外,纳税人将减少报送办税资料,即各省份税务机关梳理原国税地税相同业务的事项清单,整合报送资料,统一资料归档,实现纳税人同一资料只报送一套、同一涉税事项只需申请一次。
不过,机构合并带来的这一系列变化,只是税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前奏”,而后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还有待逐一实现。
王军在此前税务总局召开的全国税务系统机构改革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指出,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涉及省、市、县、乡4级税务机构,面向10多亿纳税人和缴费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
“当前的改革只涉及到机构的合并,尚未涉及到人员的变动、薪酬的调整等问题。”胡星斗谈到,国税地税的合并有助于精简机构、减少冗员,因此从长期来看裁员或不可避免。相关机构需要在人员配置上提前作好合理安排。
业内人士还提醒,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后,特别要注意协调好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关系。而且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后,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与税务部门之间的事权、财权、人事权等相关利益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