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研究院 研究院动态 体系建设 专家团队 研究成果 资讯与政策 项目对接与服务 加入我们
关于研究院
 “国家科技金融财税创新研究院”
 研究院简介
 管理团队
 理事会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电话: 010-5339269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号楼423室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与政策
世界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在基数效应叠加疫情反复下不断变化

世界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在基数效应叠加疫情反复下不断变化

前言

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修复力度和节奏存在不确定性。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主要经济体延续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世界经济在经历2020年衰退之后有所反弹。经济走势在基数效应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下不断变化,各国经济修复因疫苗覆盖率和政策实施力度的差异更趋不平衡。

一、世界经济修复的力度和节奏影响因素

展望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和病毒的不断变异,仍将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扰动或冲击,增加经济修复的波动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走势不出现重大不利变化的情况下,预计世界经济将延续增长态势,经济修复的力度和节奏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低基数的消退,叠加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效应的减退,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若疫苗与特效药的积极进展推动主要经济体成功实施“与病毒共存策略”,服务业的恢复将为海外经济活动注入新动力,推动经济增速上升。

全球贸易增长可能放缓,趋势性变化将加快显现。预计2022年全球货物贸易修复动能趋于弱化,贸易增速可能出现回落。除基数效应外,还应考虑三点因素

一是近两年美国耐用品消费增速远超过去平均水平,旺盛的商品消费需求部分已提前释放,叠加财政补贴到期后居民储蓄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限制消费能力,商品进口需求将受抑制;

二是目前运费高企、港口堵塞、关键零部件短缺、劳动力供给不足等供应链瓶颈仍未根本缓解,而新变异病毒快速传播下供给约束可能加剧,国际货物贸易运转将持续受限;

三是从价量拆分看,近来贸易价格指数呈上涨之势,而贸易量指数却较年初高点持续回落,未来对货物贸易总额增长的支撑可能更为弱化。服务贸易方面,旅游业和跨境商务活动等改善空间较大,但也更依赖于新冠肺炎疫情走势和各国跨境封锁措施等外部因素。

同时,国际贸易向数字化、区域化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可能加快。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数字技术与各类产业深度融合,国际贸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将持续推进;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大国博弈背景下,国际经贸体系朝着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和区域贸易协定增加的方向加快迈进,东亚、欧洲和北美三大区域贸易板块内部的贸易份额有望持续扩大;三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明确达成逐步减少煤炭用量的共识,全球低碳转型将加大对绿色技术、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推动绿色领域的国际贸易提速。国际能源价格将保持强势,通胀水平可能维持高位。

在全球流动性泛滥背景下,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明显。特别是2021年秋冬以来,国际天然气、原油、煤炭价格飙升,多国电力缺口扩大和电价上涨问题突出。国际油价一度突破85美元/桶,欧洲天然气全年上涨约5倍,国际动力煤价格年内翻番。天然气价格的持续高企还引发个别国家出现政局动荡,复杂局势下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展望未来,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仍将不断推进,COP26明确以后将逐步减少煤炭用量,在天气、地缘政治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能源紧张局面可能加剧,国际能源价格将维持强势。受能源、食品等因素共同推动,2021年12月美国和欧元区CPI同比增速分别升至7.0%和5.0%,创近39年和25年来新高,巴西、俄罗斯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也持续攀升。

目前来看,由于供给约束影响难以快速消退且能源价格可能保持高位,预计高通胀在2022年仍将延续。IMF预计,2022年全球发达经济体通胀率将较2021年升高0.8个百分点至3.9%、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率较上年升高0.2个百分点至5.9%。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加快收紧,或冲击部分新兴市场经济金融稳定。随着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断变化,“鹰派”声音渐强。

美联储近期表态反映其加息和缩表的力度可能加大,未来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可能随着通胀、就业、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而调整。英国央行则成为首个加息的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欧盟、日本央行表示将维持一定宽松力度,但也在密切关注通胀走势。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启预防性加息,全球央行或将掀起新一轮“加息潮”。

在货币政策转向和金融环境收紧的背景下,各国财政政策空间将受到更多制约,可能使全球债务违约风险加剧。尤其对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修复乏力叠加流动性趋紧,将恶化其融资条件,削弱债务偿付能力,冲击经济金融稳定。一些经济基本面脆弱而资本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债偿付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

二、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展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2年经济发展把脉定调,全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项稳增长政策会积极推出,政策发力将适当靠前。全年经济增长将迎来温和换挡,经济复苏将逐步从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换。

从投资看,政策加码支持下,制造业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将带来更多增量;随着财政支出强度和进度提升,基建投资修复有望加快并发挥托底作用;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不变、销售不佳、房企土地储备不足等因素影响下,房地产投资将延续下行态势但失速风险不大。

从外贸看,受基数偏高、价格因素消退等影响,出口高景气难以持续,2022年增势将逐步放缓,对经济拉动作用趋弱。从消费看,短期内消费具有进一步的修复空间,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对消费场景、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的限制仍在,可能继续拖慢消费复苏进程,中长期“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将改善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通胀压力将从PPI转移至CPI。工业品价格方面,随着海外刺激政策退潮,大宗商品供需矛盾缓和,输入性影响减弱,以及国内加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提升资源供应能力,2022年PPI同比涨幅将前高后低,预计全年涨幅为3.5%~4.0%,较2021年显著回落。

消费品价格方面,考虑到猪肉价格将于2022年年中进入上升通道,上游企业涨价向中下游企业的传导压力逐步显现,叠加翘尾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CPI同比上涨2.2%,涨幅较2021年扩大1.3个百分点左右,节奏上整体保持温和回升,但不排除个别月份涨幅超过3%,需警惕CPI上涨可能对宏观政策产生掣肘。货币政策强调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并重。

当前国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一系列会议精神,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灵活适度,整体将有所宽松。我国经济基本面仍较为稳健、货币政策已回归常态、人民币汇率弹性较强、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提升,国外主要经济体政策转向的外溢影响可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重新提及“逆周期”,凸显了短期稳增长诉求。

人民银行强调,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预计货币政策将从更注重结构调节转向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并重,政策力度将明显加大。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将是稳增长、宽信用的重要抓手,预计人民银行将推出更多结构性工具,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金融市场运行将保持总体平稳。

社会融资方面,随着央行全面降准并推出多项结构性工具,其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同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地产调控政策也将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以及考虑到2022年初专项债发行将继续放量,预计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会有反弹。

利率方面,2022年初政策利率下调带动市场利率和LPR相应下降,未来货币政策更加主动有为,可能再次降息助力稳增长;结合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然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的表态,未来存在再度降准的可能,从而带动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汇率方面,在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双方利差缩小、我国出口高增可能降温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的贬值风险。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仍较为稳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调节工具丰富、跨境资本流动稳定性增强等因素,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三、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第一,保持适宜规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影响下,经济短期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国家宏观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统筹好全年信贷投放节奏,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第二,聚焦重点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金融机构要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支持“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满足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投资的资金需求。金融资源要更多投入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稳步优化信贷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金融机构要注重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手段,强化科技赋能,加强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质效。第

三,强化风险意识,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面临诸多风险,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形成挑战。国内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等市场风险相互交织联动,可能辐射外溢至其他领域。金融机构应准确把握风险规律,切实提高风险预判能力,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防止资产质量受到冲击。

结语

2022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但修复力度和节奏存在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的同时一些趋势性变化将加快显现,国际能源紧张局面和价格强势可能加剧,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或冲击部分新兴市场经济金融稳定,金融环境收紧下全球债务违约风险可能上升。中国经济增长将迎来温和换挡,经济复苏将逐步从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换,通胀压力可能从工业品价格转向消费品价格,货币政策强调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并重,金融市场运行将保持总体平稳。建议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聚焦重点领域提升服务质效,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科技金融税收促进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5/9    【关闭此页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科技金融税收促进专业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号楼416室、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3号楼320室     联系电话:010-5339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