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新金融、新科技时代下,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伴随商业银行纷纷联手科技公司探索智能发展的大潮,光大集团日前也宣布,光大科技与腾讯云分别代表光大集团与腾讯集团签约,共同成立“光大—腾讯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可以推动金融科技加速发展。光大集团科技创新事业部总经理李璠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的创新离不开配套机制的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室机制,可以在新兴技术研究和孵化阶段,引导科技创新发展,将金融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积极转化成科技创意,并配套财务和开发资源支持孵化落地、运营推广,最终将创新实验室的孵化成果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心落地。”
共促科技创新
当前,金融科技处于快速迭代的进程中。与科技公司相比,传统金融机构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借用外力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拥有金融资源的传统银行和拥有技术能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密切合作,意味着双方可以优势互补,更快地推进创新业务发展和金融技术颠覆。
基于融合发展带来的远景预期,从去年开始,传统银行业纷纷加快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步伐,如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分别与互联网公司巨头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和腾讯缔结合作协议;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与华为成立了“分布式数据库联合创新实验室”,民生银行也与华为公司合办了联合创新实验室。
加快技术更新和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是合作双方的共同期待。李璠介绍,光大和腾讯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领先优势,搭建联合工作载体,充分运用“创意直通、闭环运作、成果孵化”的创新机制,开展创新技术研究、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创新产品孵化,不断提升现有金融业务的效率和客户体验。
具体来看,“光大—腾讯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将加强新一代互联网化金融云平台的合作,加快光大集团整体IT架构的云化,支撑金融科技能力在银行的加速落地;加强大数据领域合作,在风险控制流程、模型、监测、处置、赔付等方面的技术及大数据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在反欺诈、客户画像、征信、精准营销等领域实现共赢;进一步加强云缴费领域的运营与合作,共同推进云缴费模式的创新;共同开展企业微信、微信增值服务、供应链金融、跨境综合金融服务等业务场景的创新应用。
农行与百度的合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初期成果已经显现。双方金融大脑(包括感知引擎、思维引擎)一期已在联合实验室进行了成果验收,并实现智能掌银等产品的白名单验证。通过金融大脑的加持,农行将真正实现业务的“两升一降一控”。
合作空间广泛
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由竞争走向合作,需要双方以开放的心态,共同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造良性金融科技生态,构筑新型竞合关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持续驱动金融业态不断向前,至今已由当初金融创新的推动者变成了引领者,催生出更高阶的金融业态与创新模式。当前,金融科技正在向第三阶段转型,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持续推动金融创新,为传统金融的基础框架和生态体系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面对客户金融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深刻变迁,加强合作成为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共同需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信贷业务来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较低,从业者素质较高,风险管理经验丰富,在提供大额和中长期贷款方面具有优势;互联网公司流程简单快捷,客户体验较好,应用场景丰富,在规模批量和信息搜集处理方面优势明显,更擅长提供小额、小微贷款。
从大数据角度看, 互联网公司的风控大数据有时比银行沉淀积累了多年的数据更加精准,能够对客户消费数据、兴趣爱好、社交信息等行为数据引入和整合,所以双方其实有天然的合作空间存在。
如招行与华为的合作,双方旨在共同进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应用,解决数据库应用方面的问题。双方将在分布式数据库上积极探索,结合金融场景自主创新,实现云上部署和“三高一低”(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低成本)的总体目标,构筑差异化竞争力。
找准合作切入点
不过,也必须看到,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在体制机制、产品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其实存在较大差异,在移动支付市场、客户存款资金沉淀方面还存在着激烈的争夺。因此,双方合作想要发挥出“1+1>2”的集合效应,需要找准利益契合点,以合适的切入方式开展合作。
董希淼认为,可以加快推进直销银行子公司制改革。如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百信银行,作为独立法人,一方面,可以建立起自主的科技开发机制,避免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抢占科技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实现产品迭代;另一方面,对于新业务研发,可以建立独有的风险容忍以及快速补偿机制,避免受到过于严格的风险合规文化制约。同时,这还有利于建立起与互联网精神相适应的薪酬激励和人才引进机制。
金融实验室也是比较好的合作方式,业内专家认为,金融实验室在狭窄范围内进行探索与合作,双方容易放下各自的戒心全面投入,在磨合过程中增进相互了解和认知,为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也将重构普惠金融生态。双方在各自优势范围内,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全面应用到产品研发、反欺诈、风控、审批、运营、营销、客服等业务环节,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推动普惠金融向数字普惠金融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