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E-mail:429262646@qq.com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研究团队 通知公告 智库成果 研究动态 交流与合作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联系方式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中国经济三季度将满血归来

中国经济三季度将满血归来

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

5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的通知。从实际出发,制订形成助企纾困政策和经济恢复重振的五十条举措。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30日发布《关于6月1日起全市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车恢复通行的通告》。当前,我市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形势持续向好。根据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总体安排,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现就2022年6月1日零时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等有关事项通告。

北京连续多日社会面清零,迅速控制住疫情,严惩“假核酸”,切断利益链条。除个别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开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5月30日道路车辆、超市人流等明显增多。

我们判断,从6月开始,3季度中国经济将迅速恢复,满血归来。类似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6.8%,但是2季度迅速复产复工以后经济大幅反弹至3.2%,并领跑全球。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正常恢复,2季度多重因素叠加,经济再度下行,随着上海、北京等疫情得到控制,国务院推出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经济有望在3季度大幅反弹,重新恢复产业链供应链。

在四季度召开20大的重要时期,稳定宏观经济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此,三季度经济的快速恢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驾马车中,恢复最快的将是投资尤其新基建投资,其次是消费,再其次是出口。

主要政策发力点在于财政政策,效果更直接,传导更迅速,货币政策提供资金弹药。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将是关键,即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和银行贷款,所以提振企业信心十分重要,关系到投资乘数效应的放大倍数。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我们认为,未来长期十大乐观的因素没有变。

从今天起,开始乐观

事物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凡事否极泰来。开门见山,亮明观点:从今天起,开始乐观。近期由于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房地产销售下滑、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叠加,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资本市场开年调整,投资者对一些短期负面因素出现了过度反应。

在市场的低迷之际,怎么看?怎么办?风险还是机会?

每临大事有静气。自律和理性是投资者与经济形势分析人士最珍贵的品质,在泡沫时克制欲望,在低谷时克制恐惧。

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致富。

当下的经济和市场,使我想起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当时资本市场出现了极度恐慌性抛售,一季度GDP增速砸下了-6.8%的大坑。由于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走在全球前面,迅速复产复工,政策对市场十分友好,经济快速回升,一季度成为“黄金坑”,随后2020年A股竟然走出了小牛市行情。2020年初我们倡导 “新基建”。

当下的经济和市场,使我想起了2018年底,由于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叠加,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十分低迷,投资者十分悲观,市场上流行“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自嘲段子。但是,2019年政策转向友好,经济恢复性增长,A股走出了结构性牛市行情。2018年底我们提出《否极泰来》。

历史告诉我们,投资者总是夸大短期因素,忽视长期因素,这就是动物精神和非理性。站在当下,我们或许应该看的更长远,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

当前市场是否对短期的悲观负面因素过度反应了呢?是否对长期的乐观积极因素忽视了呢?

我认为未来长期有十大乐观的因素:

第一大乐观的因素: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十年内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发展的中流砥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8.1%;同期,美国GDP同比5.7%、德国2.8%、英国7.5%、日本1.7%。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速5.9%。

中美经济规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2021年中国GDP规模达114.4万亿元(17.7万亿美元),美国GDP为23.0万亿美元,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77.0%。2000-2021年,中美经济规模差距从9.1万亿美元快速缩减至5万亿美元。

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长,则将在2030年前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重回世界之巅,全球政经格局和治理版图进入新的篇章。

中国提前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以美元计价,我国2021年人均GDP 1.26万美元,人均GNI 1.24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446美元。

第二大乐观的因素:中国经济潜力大,空间广阔,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14亿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而且中等收入群体还将不断扩大;

中国城镇化率(64.7%)距离发达国家仍有15个百分点的潜力;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总量约2亿,2021年大学毕业生近1000万,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和工程师红利;

中国的新经济迅速崛起,中美独角兽数量全球领先;

新国潮兴起,本土消费品市占率大幅提高、中国符号走向国际舞台、科技品牌出海。

第三大乐观的因素:中国正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将奠定长期繁荣发展的基石。

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7年10月19大报告提出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注册制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等。

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如果选择做正确的事,运气就在你这边。

改革总是有成本的,只要大方向是对的,代价是短期的,长期有利于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992年分税制、2001年入市等都有改革成本,没有十全十美的措施,不能叶公好龙,不能因为改革有短期阵痛就患得患失、迷失方向。

以金融去杠杆为例,过去几年,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去杠杆精准拆弹,提前为预防风险扎下了制度的篱笆,保障了我国的金融安全。虽然过去金融去杠杆的争议较大,反对声音不少,但是当金融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才凸显出此前去杠杆稳杠杆的重要性,凸显出改革家的专业素质和重压下推动改革的可贵意志。当看客评头论足容易,打硬仗比打嘴仗难。

曾国藩说过:“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第四大乐观的因素:今年稳增长是头等大事,宏观政策对经济和市场更加友好。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传递“一个核心,八大举措”,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一个核心: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八大举措主要是,疫情: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政策:退税减税降费+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投资:新老基建逆周期加码,适度超前建设;消费: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是关键,一揽子纾困;物价:做好能源和粮食保供稳价工作;房地产:适度放宽,因城施策,促进平稳,软着陆;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支持规范健康发展,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股市: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根据历史经验,传导的顺序是: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经济底。

第五大乐观的因素:新经济、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新能源、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新产业快速增长。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2.9%,增速分别较规模以上工业快8.6、3.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32.4%;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产量达367.7万辆、3594.3亿块,分别较上年增长152.5%、37.5%。全年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1%和22.2%,分别快于高于制造业整体投资3.5和8.7个百分点。

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部分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2021年R&D经费支出2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44%,已接近OECD国家2.47%的平均水平。

未来中国的消费前景将体现在从住行向服务消费升级,买健康快乐的品质美好生活;三四线互联网红利促进新一轮在线购物热潮;新国潮成为年轻人的潮流选择;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迎来“黄金十五年”。

第六大乐观的因素:新基建成为政策重要抓手,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十四五”规划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2022年《政府报告》提出:“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是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是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办法,具有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意义。(参考《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2022》2022年2月,《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2020年1月)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的话,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1)科技新基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东数西算、新能源、充电桩、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2)民生新基建,包括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重大民生领域;3)制度新基建,包括发展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知识产权等制度改革领域。

第七大乐观的因素: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仍是现阶段第一大支柱行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进行,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2022年以来各地因城施策开展救市,全国已有90多个地区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调整较频繁,包括下调住房贷款利率、放松公积金贷款条件、降低首付比、对新房购买发放购房补贴、放开落户限制。

第八大乐观的因素:市场均值回归是不变的规律。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具有内在的纠错机制,均值回归就像地心引力一样。经济在衰退期的自发出清将孕育复苏,资本市场在悲观预期的底部将孕育新生。

经济和市场总是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上涨、在狂欢中崩盘。

我们应该在炮火中挺进,在烟花中撤退。

2014年中,刚刚经历了2013年的钱荒,经济不振,A股仅有2000点。但是,随后由于宏观政策转向宽松和积极,改革步伐加快,A股竟然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我2014年5月下海,预测“5000点不是梦”,由于观点少数派,2014年底市场各大评选中颗粒无收,失意北飞。但是,在2015年市场即将到达 “5000点”时,我再度成为少数派,预警“海拔已高风大慢走”“我理性了市场疯了”,下海仅一年获得中国证券分析师大满贯冠军。

第九大乐观的因素:有些好资产已经超跌,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是长期投资者进场的时机。

涨上去的是风险,跌下来的是机会。价值投资,是长期主义的胜利,做时间的朋友。买的便宜是硬道理,在市场过度悲观的时候,能够找到被误杀的好公司好资产,唯一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内心的恐惧。

2007年博士毕业,打算2008年底在北京买房,当时售楼处门可罗雀,投资者被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景象吓坏了。在2009年初交易完成后,赶上四万亿出台,当年涨了一倍,赚了人生第一个百万,带杠杆一年五倍收益,第一次让我体验到了理性思考、逆势投资和相信未来的巨大意义与价值。

第十大乐观的因素: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我们应该做长期的理性乐观主义者。在顶部理性,在底部乐观。如果不是乐观主义者,你就不会对未来有信心。现在是时候看长远的时候了。

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危机、瘟疫和萧条,在人类社会的至暗时刻,总有人站出来,建立愿景,经营希望,点燃未来,激发勇气。

在这个全球动荡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你问我站谁?我当然站伟大的祖国。

放眼全球,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美国逆全球化,欧洲日本人口老龄化,中东战火纷飞,非洲尚未开启现代之旅。虽然历经曲折,但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为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在这片我们深爱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史诗般展开。

展望未来,我们选择深爱这个国家,深爱所从事的事业。展望未来,我们选择深信时代的进步,深信梦想的力量。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放弃底线和梦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前行。经历过改革转型洗礼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

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5/31    【关闭此页
资讯中心  
客服中心  

邮箱:429262646@qq.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423室

联系电话:010-53392692

版权所有@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邮箱:1196515319@qq.com